场道地基处理(强夯)施工作业指导书
来源: | 浏览量:1157 | 发布时间:2020-11-29 10:32:52
场道地基处理(强夯)施工作业指导书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场道强夯地基处理施工。
试夯强夯方案
第一节试夯方案
1.试夯依据及技术要求
1.1试夯依据
①中标单位强夯及试夯方案重新审议会议纪要。
1.2地基处理技术要求
1.2.1道槽填筑标高
见道槽设计标高图
1.2.2试夯技术要求
试夯技术要求的各项技术指标详见机场飞行区跑道,滑行道工程地基处理技术文件。
1.2.3河滨填土差异沉降控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
2.测试目的及测试内容
2.1测试目的
测试以满足“地基处理技术文件”要求为前提,通过测试获得:
①最佳强夯参数。驻足表1所列强夯方案中的参数;
②遍夯之间歇时间;
③确定强夯机每台班的强夯能力,调整夯机用量。
2.2测试内容
重点内容:
①最佳强夯参数
②遍夯间歇时间
③“地基处理技术文件”要求的各项指标
2.3测试仪器
测试仪器及其用途详见试验设备表
3.施工准备
3.1试夯区的选择
选择原则:①河滨通过区
②稻田区
如下表:
3.2土方施工
河沟滨抽水、清淤、明暗滨沟回填及道槽填筑,详见土方施工部分。
3.3垫层材料铺设
①垫层材料符合“地基处理技术文件”中对地基处理垫层材料的要求。
②垫层材料铺设厚度为80cm,其厚度误差小于5cm。
③垫层铺设采用堆填法施工,(堆填法为边卸边推,以使材料在推平过程中保持级配均匀。)以保证垫层材料级配均匀。
④利用自卸车将垫层材料运至指定的试夯政策区内,该试夯区总用料量为至少3520m3,15T太拖拉为310台车次,10T斯太尔自卸车460台车次。
⑤垫层材料堆填后,利用120A或TY220推土机推平,要求推平厚度误差不大于5cm。
3.4排水设置
基槽区排水按间隔20m设置排水盲沟,排水盲沟70×70cm,中间填以砾石,砾石粒径为20-100mm,粒径大于50mm,其含量不少于70%,盲沟中央不允许倒坡,要求平顺,不允许出现积水现象的发生。排水引入周围排水系统。
3.5试夯区顺序
按跑道形式划分为主跑道区及联络道和平行滑行道区,即干碴区和山皮土区;优先进行干碴试夯区试验施工,而后进行山皮石区试验施工;该夯区的划分见强夯区平面布置图。
4.强夯方案初步设计
4.1强夯参数选择
根据我方供料料源调查、已签订的协议及指挥部的干碴调配方案,决定干碴作为主跑道垫层材料,山皮石作为其他区域的基层材料,另根据对地质资料的分析及研究,选定地基处理技术文件所提供的施工方案为实施方案,并按该方案进行试夯施工。
垫层强夯试验方案表
备注:锤重12.5T,直径2.5m。
4.2地质资料
见强夯依据1.1. ②
5.试夯工艺
5.1布点、放样
按图2所示,利用钢尺,经纬仪进行布点、放样,利用小木桩定出夯点位置,夯点偏差不大于5cm。
5.2强夯机就位
核验夯锤对中偏差,控制对中偏差在规范要求的范围内。
5.3确定最佳夯击击数
按距夯锤中西2.25m、3.25m、4.25m、5.25m沿着直角方向布置8个观测点,在夯锤的顶部布置四个观测点,分别编号,分别观测每次强夯过程中夯锤的下沉量及土基个点的变形量,绘制强夯击数及强夯变形量关系曲线图,确定最佳夯击击数。
其强夯击数及强夯变形量记录格式见表1
其测点布置如下图:
图2孔隙水压力测头布置图图1夯锤变形及隆起测点布置图
5.5确定强夯击数与孔隙水压力关系、孔隙水压力消散时间
在夯点间地面以下2~4m深度范围内的土层中埋设孔隙水压力仪探头,测量孔隙水压力在夯击过程中增长和消散的过程,测量孔隙水压力消散的时间,绘制强夯击数与孔隙水压力关系曲线图及孔隙水压力消散时间关系曲线图。
其格式见表2及表3
6.单点夯试验
强夯机就为后首先进行单点夯试验,夯击时利用水准仪测量每一次夯击过程中夯锤顶部下沉量及周围隆起变形量,利用孔隙水压力仪测量孔隙水压力变化值。
夯击过程中,注意观察记录每次夯击作用下的下沉量是否有突变发生;若有突变发生,则应停夯,分析是否夯击能过大还是下卧暗滨或软弱夹层存在;若夯击能过大,则降低夯击能,若存在暗沟或软弱夹层,应清除并回填,调整处理后继续夯击直至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为准。
6.1试验原理
在施工现场选取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试验区,进行单点试验。地基土在已知的单点夯击能作用下,地基土的上部土层收到冲切,而下部一定深度范围内的土层则收到强烈的振动和很高应力,从而使土体的强度提高、压缩性降低。通过观测每一次夯击后,夯击坑及夯坑周围一定距离土体表面的变形量及孔隙水压力增长及消散的过程,确定最佳夯击能及间歇时间。
6.2仪器设备
①夯机:W200A 1台
②夯锤:重12.5T
③水准仪:N3级及水准尺
④孔隙水压力仪:配套测头
⑤直径50钢球8个
⑥钢尺、锤及石灰粉或红漆
6.3实施方案
①提前5天将孔隙水压力测头埋置于距夯锤中心2.0m的垫层下2m及4m处,以使孔隙水压力计提前稳定。
②强夯机就位;强夯机就位后按图1所示分别在夯锤上对称布置测点,在周围土体中布置直径50钢球,钢球埋入土中约2/3D。
③设置后视水准点。选择一个相对稳定的不受夯击振动影响的基准桩。
④水准仪的安放位置。根据场地的情况及飞石的距离,选择距夯点30m处。
⑤检查各观测点的编号。两观测点的距离。读计孔隙水压力及测头的初始读数。
⑥夯击。检查起落高度、及脱钩能力,尔后起,开始夯击。
⑦每夯一击后,应即观测夯击坑及夯坑周围的变形并使用钢尺量测夯坑边缘到第一变形观点或第二观测点的距离。间隔2~3分钟后,读孔隙水压力的值。
⑧每个单点夯击试验的夯击数。以最后两击的夯沉量差小于5cm或孔隙水压力差变化为准。
⑨单点夯击完成后,需对夯坑体积进行现场实测(底标高,坑高和坑底直径),并对夯境型态夯坑周围变形进行描述。
⑩单点夯击完成后,按附录3记录孔隙水压力值及相应的时间。
11绘制夯点地基变形观测点的平面布置图。
12绘制单点夯击试验场地地层剖面图。
13绘制夯击次数与夯坑及夯坑周围地表变形图。
14绘制夯击次数与夯坑下沉量关系曲线。
15绘制单点夯击次数与夯坑变形体积及夯坑周围地表隆起(或下沉)体积的关系曲线。
16绘制夯击次数与夯坑下沉量百分数的关系曲线。
17绘制孔隙水压力消散于时间关系曲线。
6.4确定最佳夯击能及最佳夯击击数及间歇时间
①单点夯击时,一最后两击的累计夯沉量小于5cm所对应的击数确定强夯的最终夯击次数。
②已孔隙水压力仪测出的孔隙水压力经连续夯击后无明显变化时的夯击数为准。
③以上述两项测试结果结合设计规范的夯击数作为最佳夯击数。此时的击实能为最佳夯击能。
④通过分析孔隙水压力与时间曲线确定间歇时间。
7.小区试夯
7.1小区试夯的依据
按单点夯实验所确定的强夯参数指导试夯小区及强夯区中的第一遍夯施工,施工时,应随时检查,防止歪锤,偏夯等现象的发生,并及时纠正出现的各种问题,认真进行记录,即使分析用水准仪测定的地基变形量及空隙水压力仪所测定的孔隙水压力变化数值。进一步确定强夯参数,扩大到强夯区施工中。
7.2根据孔隙水压力仪所测出的孔隙水压力消散时间,作为遍夯歇时间,第一遍完成后,利用推土机推平,进行第二遍强夯施工,第一遍强夯施工同第一遍施工。
7.3推平、满夯、碾压
二遍夯完成后‘继续观测孔隙水压力消散时间。利用推土机推平后,进行满夯:满夯完成后,再利用推土机推平,利用压路机碾压至无明显轮印为止。
7.4利用水准仪测量地面的高程,计算地基夯沉量。
8.工艺流程见试夯工艺流程图(附图)
9.检测
检测分析垫层检测和地基上检测两种,检测频率及选点按“地基处理技术文件”的技术要求。
9.1复合垫层检测
①利用载荷试验,测试P-S曲线,确定地基上的反应模量。
②利用CBR测定仪测量CBR值。
③利用灌水法测量垫层的干密度。
9.2地基土检测
①利用标准贯入仪分别量测地面以下5m范围内地基土的标准贯入锤击数
②利用静力触探量测地面以下5m范围内地基土的贯入阻力。
③利用钻机钻孔至地面以下6m深,每间隔1m取土样,测定孔隙比
9.3重点测量沟滨处的下沉量
9.4详见后附检测表的检测项目
10.结论
10.1评价各垫层材料所对应的强夯参数是否合理,并确定不同垫层材料相对应的最佳强夯参数。
10.2评价经试夯所确定的孔隙水压力消散时间,确定遍夯间歇时间。
10.3评价地基的夯沉量,为全面施工确定强夯后的顶面标高,确定强夯填土厚度及垫层填料的顶面标高。
强夯过程中试验点布置图及说明
试夯工艺流程图
表1:强夯击数~土体变形量记录表
备注:
①利用记录所有各点的原始标高
②记录并计算所有各点的变形量
③测量精度0.5cm
表2:孔隙水压力与夯击数关系记录表
表3:孔隙水压力与消散时间关系记录表
表4:实验仪器及用途
第二节强夯方案
1施工准备
1.1垫层材料选用
根据我单位对所用垫层材料的调查及材料运输方案的选定,以及指挥部对跑道垫层材料的协调,选用干碴、山皮石作为垫层材料。其中干碴主要用于主跑道。
1.2确定强夯设计参数
按照强夯试验所验证并确定的强夯参数准备进行施工。
2施工降排水措施
沿施工区周围设置排水沟,沿主跑道纵向每间隔20m设置一道横向排水沟,挖深断面0.7*0.7m,铺以砾石,砾石直径20~100mm,大于50mm的砾石不少于70%,形成排水盲沟,引入周边排水沟。
3不同垫层材料10cm过渡段施工方案
将垫层材料布置成倒三角形,材料分层铺设见下图,其强夯参数不变,材料过渡时,尽量选用强度相近,内摩擦角相近的干碴、山皮石进行过渡,再逐渐过渡到各自的垫层材料,施工中,优先考虑接头处的施工。以便于形成的强夯垫层强度均匀,地基变形协调一致
4强夯区域的划分及人员机械配置
4.1强夯区域的划分见强夯区域划分平面图
4.2人员配置及机械配置
建立以指挥长为核心,总工程师负责制的施工管理体制,每个强夯区域拟配置2~3台强夯机,配备一名现场工程师,一名工长及施工人员。
4.3人员配置
根据现场安排,共安排九个施工区域,各施工区的人员配置见框图
强夯机械配置表
强夯区划分及机械人员配置见强夯区的划分及机械人员安排表。
5.垫层材料铺设
5.1垫层材料应符合“地基处理技术文件”的要求。
5.2铺设方法
按厚度80cm铺设垫层材料,为保证垫层材料摊铺均匀,采用堆填法进行施工。
5.3施工顺序
(1)自卸车运料至指定地点,按照0.8m3/m2堆放填料。
(2)利用推土机进行摊铺、整平。
5.4厚度要求
垫层填料厚度误差不大于5cm。
6强夯施工工艺
铺设垫层材料后,经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后,进行强夯施工,其工艺流程见强夯施工工艺流程图,施工顺序如下:
6.1测量放样
利用经纬仪配合钢尺按设计所确定的夯点间距进行测量放样,用小木桩或者白灰定出夯点位置,夯点位置偏差不大于5cm,其夯点布置分别见跑道夯点布置图及滑行道夯点布置图。强夯区域划分见强夯区域划分图。
6.2强夯机就位,开夯
按照测量定出的夯点位置,强夯机按顺序就位,按设计参数的要求,校验夯锤对中偏差,夯锤落距,按试夯所确定的夯击次数进行第一遍夯,夯击时,按“地基处理技术文件”的要求隔点不隔行进行夯击,以防止偏锤等不利现象发生。
6.3测量
夯击过程中,利用水准仪观测各夯击点作用下夯锤的夯沉量,发现夯沉量过大,或累计两夯击点间的夯沉差过大,则应停夯分析是否有下伏软弱夹层或暗沟存在并报业主及监理部门,研究对策,及时处理。
6.4偏夯纠正
夯击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偏夯及歪锤等现象,发生偏夯时应重新对点。发现歪锤时,应及时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及时调整;对于非软弱夹层造成的偏锤,将坑底垫平后,继续施工。
6.5孔隙水压力测定
根据地质资料,选取夯间位置,在地面下2~4m深度范围内,布置孔隙水压力仪探头,测量孔隙水压力随夯击次数的变化规律及孔隙水压力消散的时间,进一步确定遍夯之间的间歇时间。
6.6第二遍夯
第一遍夯完,根据试夯所确定的间歇时间及进一步确定的强夯间歇时间安排第二次遍夯,利用推土机推平后,第二遍夯按第一遍的强夯参数进行施工,方法同第一遍夯。
6.7满夯
在两遍主夯完成后,间隔一定时间,将地基推平,进行满夯施工,满夯施工中,采用夯点连接的方式进行施工,每点夯击3次。
6.8碾压、找平
利用推土机进行整平,整平后由压路机静压一遍,以暴露潜在的凹凸面,尔后,利用平地机配合人工整平,平完后,利用压路机振压一遍,再铺设一层厚0~10cm未经筛选的石屑,其含泥量不大于5%,人工整平后,利用压路机进行振动碾压。
为了保证强夯后的地基处理层表面密实,克服强夯造成的表面松散,初始采用CA25压路机小振幅振压一遍,再利用YZ18即50T压路机振动碾压4~5遍。以表面平整、坚实、稳定、无明显轮迹为准。
6.9检测
强夯处理层经找平、碾压后应达到道槽设计标高,利用水准仪按10*10m方格检查标高,误差为+2cm,-3cm,利用3m直尺检查道槽平整度,孔隙不大于3cm。
7检查、验收
按设计要求控制的指标,分别检查复合垫层的反应模量、CBR值及干密度,间隔3~4周后检查复合垫层一下地基土的标贯击数及孔隙比,自检符合“地基处理技术文件”要求后,报业主及监理工程师进行验收。
8质量安全措施
1、进场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夯击时所有人员应撤到安全线以外,避免飞石击人。
2、认真记录每点的夯击次数,认真观察夯锤的下沉情况,若夯沉量过大,应停夯,分析原因,待找到原因经处理后,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3、认真做好场区内排水工作,严禁夯坑内积水。
4、对不符合垫层材料设计要求的填料严禁进场。
9、工期安排
详见施工组织进度表
强夯区域划分及机械、人员安排表
强夯施工工艺流程图
强夯检测流程图
中国素有基建狂魔之称,随着经济的发展,催生出一种新的建筑行业-强夯。强夯即为地基处理的第一步,夯实地基,让建筑更加坚不可摧。随之而来的强夯企业越来越多,如雨后春笋。东盛云就是其中的一位。
31年前的今天,东盛云的创始人王国昌先生还是一名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人员,在国企的工作中,让他萌生了,下海创业的念头,说干就干,依然辞去工作,不顾家人阻拦,挤身到强夯基建的队伍中。这一干就是几十年。
刚开始,由于只懂技术,不懂市场,导致第一单生意,做亏了,王国昌笑着说;“做生意,就算自己亏了,也不能让客户有损失,商誉是企业立根之本”。怀着这颗初心,后来业务逐渐壮大,大家都称他为“老王”,都说“做生意,我们不看公司,就看老王,老王办事我们放心”,这个“老”的称呼,不仅是对东盛云公司王国昌先生的认可,更是对东盛云公司技术和实力的认可,更是对东盛云深耕强夯产业的贡献的鉴证。
31载,东盛云承接的项目有市级重点项目,省级重点项目,国家级重点项目,若干。公司拥有各类型号强夯施工设备30余台,包括宇通ytqh600、ytqh450,杭重hzqh5000等先进大型设备,,广泛用于工业厂房、机场、港口、公路、铁路等建筑的各种复杂地形,1000-20000kn.m地基强夯处理,公司在大量的工程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经验和项目管理经验,涉及工程达200余项,质量合格率95%。东盛云排水强夯凭着过人的技术和严格的管理规范,在多的项目中大放异彩,也让东盛云在排水强夯领域占据一席之地,赢得了客户的赞誉。
近年完成的强夯项目主要有:神农架机场项目、武深高速嘉鱼段项目、武汉集装箱码头项目、普洛斯现代物流园项目、黄冈碧桂园项目、东风汽车8万辆商用车项目、中铁重工联合厂房项目、水布垭堆石面板坝坝基项目、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惠州炼油项目、武当山现代影视城项目、宁德时代宜昌邦普产业园项目、贵州遵义(茅台)粮食物流园、新洋丰集团工厂扩建项目、南昌大盾构机项目、福厦高铁制梁场项目、安华集团扩建项目、劲牌酒业扩建项目、雄安新区项目、海格斯项目等。
这一个个项目记载着东盛云人走过的风风雨雨,也承载着东盛云人“做精品工程,创品牌丰碑”的初心和“重质量讲信誉”的宗旨。在国家政策的领导下,东盛云人将用无悔的青春和热血,续写东盛云传奇,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了更好的明天。
